寄生电容(Parasitic Capacitance)
提起寄生电容,EMC工程师们非常头疼,因为大家基本上停留在寄生电容的负面作用,往往容易忽略寄生电容带来的好处,合理的利用寄生电容,可以巧妙的解决 EMC 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寄生电容:
Ø 寄生的含义就是本来没有在那个地方设计电容,但由于布线之间存在互容,或者两个相互靠近却绝缘的金属存在互容,就象寄生在布线之间、金属导体之间、金属平面之间,所以叫寄生电容。
Ø 寄生电容本身不是实体电容,只是符合电容原理而产生的虚拟电容,电容是由两个极板和绝缘介质构成的,那么寄生电容是无法避免的。寄生电容的存在形式主要包含:电感绕线间、功率半导体引脚间、互相绝缘的金属导体之间、功率半导体与金属参考平面之间等在高频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电容特性,寄生电容也称为分布电容、杂散电容。
一、寄生电容的主要形式
功率半导体的核心是 PN 结,当 N 型和 P 型半导体结合后,在结合面处的两侧形成空间电荷区,也称为耗尽层,当 PN 结两端电压变化的时候,PN 结空间电荷区的电荷也发生改变; 另外,N 区电子和 P 区空穴因为浓度的差异相互扩散,会在 PN 结的两侧产生电荷存储效应, 这些因素作用在一起,在任何半导体功率器件内部,就会产生相应的寄生电容。
1-1 功率 MOS 管动态寄生电容
图1:功率开关MOS管寄生电容模型
Ø CISS(输入电容):
将漏极-源极短接,用交流信号测得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容就是输入电容。CISS 是由 栅漏电容 CGD 和栅源电容 CGS 并联而成,或者 CISS=CGD+CGS,当输入电容充电超过阀值电 压时 MOS 管才可以开通,放电低于阀值电压时 MOS 管才可以关断。故驱动电路和 CISS 参数 对 MOS 管开通和关断延时有直接影响。
Ø COSS(输出电容):
将栅极-源极短接,用交流信号测得的漏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容就是输出电容。COSS 是由 栅漏电容 CGD 和漏源电容 CDS 并联而成,或者 COSS=CGD+CDS,对于软开关的应用,COSS 非 常重要,可能引起电路的谐振。
Ø CRSS(反向传输电容):
在源极接地的情况下,测得的漏极和栅极之间的电容称为反向传输电容,等同于栅漏 电容,即 CRSS=CGD。反向传输电容也称米勒电容。对于开关的上升和下降时间来说是一个 重要参数。
Ø 功率开关 MOS 管寄生电容辐射发射影响案例
某开关电源产品,批量生产时因 Boost PFC 电路 MOS 管缺货,需要更换其它供应商的 产品,更换后发现辐射发射测试结果不满足余量管控要求,使用最初设计时的器件,辐射 发射测试是满足余量管控要求
Ø COSS(输出电容):
某开关电源产品,批量生产时因 Boost PFC 电路 MOS 管缺货,需要更换其它供应商的 产品,更换后发现辐射发射测试结果不满足余量管控要求,使用最初设计时的器件,辐射 发射测试是满足余量管控要求,具体辐射发射测试数据如下:
图2:更换开关 MOS 管前辐射测试数据
图3:更换 MOS 管后辐射测试数据(同块开关电源板)
问题原因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 MOS 管寄生电容差异很明显,原设计使用的 MOS 管 CISS 电容远大于替代物料的 CISS 电容,CISS 电容对 MOS 管的开通与关断均有影响, 电容越大开关速度越缓慢,产生的噪声能量就越小,反之,产生的噪声能量就越大。电容 越大在寄生电感不变的情况下,产生的振荡频率越低,峰值就越小。
1-2.功率二极管寄生电容
Ø二极管正向导通时,电子存储在 P 区,空穴存储在 N 区,此现象叫做电荷存储效应。外加反向电压时,电子和空穴分别往相反方向移动,形成反向漂移电流,同时与其它多数 载流子复合,待电子和空穴明显减小后,反向恢复过程完成,二极管截止。
图4: 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图示
Ø电荷存储的多少决定反向恢复时间,存储电荷的多少是由反向恢复电容大小来决定。二极管反向恢复电容影响反向恢复时间,反向恢复时间影响二极管关断时产生的电压尖峰大小、以及二极管关断时产生的电流振荡。
图5: 二极管反向恢复电容图示
1-3.功率开关器件与散热片之间寄生电容
插件功率开关器件通常需要使用散热片来进行散热,功率器件本体与散热片之间就形成了分布电容,这个分布电容为高频噪声提供了耦合路径。使用贴片功率器件时,需使用 PCB 铺铜来进行散热,散热铜皮与参考地之间的分布电容,同样为高频噪声电流提供了耦合路径。
图6: 功率器件与散热片之间的寄生电容
1-4.磁性器件寄生电容
开关变压器绕组与绕组之间的分布电容、同绕组之间的分布电容,为高频噪声电流的耦合提供了耦合路径。电感器件、共模电感器件绕线之间的分布电容,高频噪声通过分布电容直接耦合到后端,将电感短路掉,失去高频滤波效果。应用与高压场合的磁性器件,磁芯本身就是良导体,磁芯与参考地之间的分布电容为高频噪声耦合提供了路径,使部分高频噪声未经过磁性器件滤波。
图7: 变压器寄生电容模型
1-5.金属结构导体产生的寄生电容
彼此靠近且相互绝缘的两个金属导体之间就构成了分布电容,金属导体之间分布电容在噪声信号驱动下就构成电偶极子天线,高效的将噪声信号发射出去,而引发严重的辐射发射问题,金属导体靠近强电场源时,通过与噪声源之间的分布电容,同样可以高效发射电磁噪声。
图8: 金属结构体之间分布电容
1-6.PCB 布线之间的寄生电容
PCB 板上两个彼此靠近的布线之间也存在寄生电容,PCB 布线之间寄生电容是引发串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PCB 布线与临近参考平面之间的分布电容是高频噪声耦合回源的主要 路径,缩小了信号的高频回流路径,降低高频噪声的发射能力。
图9: PCB Layout 布线之间寄生电容
1-7.其它类型的寄生电容
分布电容无处不在,除上面几种分布电容之外,还有很多其它形式的寄生电容:
Ø半导体芯片管脚之间的寄生电容
Ø线缆内部线与线之间的分布电容
Ø线缆内部线与金属屏蔽层之间的分布电容
Ø金属导体与磁性器件磁芯之间的分布电容
Ø半导体芯片与散热片之间的分布电容
ØPCB 叠层之间的分布电容
二、寄生电容影响分析
寄生电容无处不在,又很隐蔽,且无法通过仪器进行测量。故寄生电容的影响就非常 难分析,给 EMC 问题的分析与调试带来巨大挑战。
2-1.寄生电容改变信号回流路径
高频电流环路面积是影响辐射发射的重要因素,可控的电流环路面积是保证 EMC 性能 的重要前提。
寄生电容的存在会改变高频电流的回流路径,其环路面积也随之变大、失控引发严重的EMC问题。
图 10:寄生电容改变信号传输路径
2-2.寄生电容容性耦合串扰
在开关电源 EMC 问题分析与调试过程中,发现容性耦合是引发电源端传导骚扰测试不 达标的重要原因。
容性耦合往往发生在电位差比较大的两条布线之间,容性耦合会将滤波 器的性能降低,甚至旁路掉而失效。
图11: 寄生电容引发容性耦合
2-3.寄生电容产生寄生振荡
二极管、MOS 管、半导体芯片等功率器件引脚间的寄生电容与线路中电感器件、变压器、 磁珠、及 PCB Layout 布线的寄生电感之间往往会产生寄生振荡。开关电源产品中寄生振荡是EMI 测试不达标的重要原因之一,确很容易被设计工程师所忽略。
图12: 寄生电容产生的寄生振荡波形
2-4.寄生电容产生偶极子天线
金属导体经常用于电磁干扰屏蔽,金属导体之间良好搭接是保证实现高质量屏蔽效果的前提。而实际结构设计时考虑到金属导体的氧化问题,在金属表面喷涂绝缘漆避免金属氧化的问题。
喷完绝缘漆的两个金属搭接在一起的时候,不能够良好导通形成等电位体,当高频噪声电流流过其中的一个导体,就会在另个导体上产生感应电动势形成电偶极天线,将噪声辐射出去。
图13: 寄生电容形成电偶极子天线
三、如何解决寄生电容的影响
寄生电容往往是 EMC 工程师的天敌,合理恰当的处理寄生电容问题,成为 EMC 工程师的巨大考验,将寄生电容问题的处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如下:
3-1.功率器件寄生电容问题的解决
根据对功率器件寄生电容的影响分析,结合实际调试过程的可执行性,针对功率器件 寄生电容的问题,制定如下解决方案:
图14: 寄生电容产生的寄生振荡波形
Ø 功率器件引脚之间增加 RC 吸收电路改变寄生电容
图14: 功率二极管增加 RC 吸收改变寄生电容
Ø 增加功率器件本体与散热片之间距离,降低寄生电容
Ø 更换不同型号器件、不同品牌器件改变寄生电容
Ø 功率器件的电流环路增加磁珠抑制寄生振荡
图15: 功率器件环路串联磁珠抑制寄生振荡
Ø 降低 PCB 布线寄生电感抑制寄生振荡
Ø 功率器件散热片通过电阻接地抑制寄生振荡
Ø 增加高频旁路电容抑制寄生振荡
Ø 功率器件散热片接地降低寄生电容
3-2.磁芯器件寄生电容问题的解决
磁芯器件寄生电容主要与磁性器件的绕线方式、绕组之间的隔离度、磁芯对参考地的分布电容相关,制定如下解决方案:
Ø 增大绕组之间距离,降低寄生电容
Ø 绕组之间增加屏蔽,降低寄生电容
Ø 通过调整绕线疏密度,降低寄生电容
Ø 通过调整临近绕组之间电位差,降低寄生电容影响
Ø 调整屏蔽层接地方式,改变寄生电容
Ø 磁芯屏蔽接地,降低寄生电容
3-3.如何降低金属结构体之间的寄生电容
对于金属结构体之间的寄生电容,主要考虑增大距离、低阻抗搭接的方式来降低寄生 电容的影响,制定如下解决方案:
Ø 增大金属体之间的距离,降低寄生电容
Ø 金属体通过低阻抗搭接降低短路寄生电容
Ø 金属结构渡防氧化金属,建立等电位体
Ø 金属结构体远离高交变电压位置,降低寄生电容
3-4.如何 PCB 布线间的寄生电容
对于 PCB 布线间的寄生电容,主要考虑增大距离、增加屏蔽的方式来降低寄生电容的 影响,制定如下解决方案:
Ø 增大 PCB 布线间的距离,降低寄生电容
Ø PCB 布线间增加地线屏蔽,降低寄生电容
Ø 增大层距,降低层于层之间的寄生电容
Ø 缩短 PCB 布线之间的平行距离,降低寄生电容
Ø 采用垂直交叉布线,降低寄生电容。